【黑馬課堂】成熟的管理體系對產品品質提供的根本性保障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飼料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不僅帶動了飼料產業的進步,也促進了相關科學領域長足的發展。這其中,就包括ISO9001和ISO22000兩個管理體系在飼料行業中的推廣和應用。
這兩個管理體系的建立和運行,不止是停留在單純的文件化和程序化上面,更重要的是通過標準的文件化和程序化,對企業所有部門的工作進行有效的規范,對生產工藝進行有效的改進,從而提高產品質量。
那么,兩個管理體系的建立究竟是如何對產品品質進行根本性保障的呢?現在我就從幾個重點方面來簡要分析一下。
技術方面,我們通過廣泛的市場調查來確定我們應該做什么產品,通過嚴謹的配方設計和工藝設計來確定我們應該怎么做,然后再進行小樣的試制確認配方和工藝的合理性,這一切完成之后,再通過開展飼喂實驗來驗證產品的效果和安全性。而產品在進入市場之后,也并非就是一切塵埃落定,產品再也不會變化了,相反,我們的產品推出之后,只是一個開始,我們會根據產品使用情況,行業和飼料科技的發展變化,不斷的對產品進行升級。
原料方面,原料入場之前,從原料品類的評估到供應商的評估,從采購的時機到原料生物安全防控,都有相應的標準流程來規范相關人員的行為。
原料入場之后,要進行查驗檢驗,還要根據原料特性選擇合適的庫位。入庫之后要定期進行巡檢,并做好應對措施及相關記錄,最后還要根據原料使用情況,對原料和供應商進行綜合再評估。這一切的標準和流程,都是為了盡可能的防止由于原料自身的原因,造成產品品質的不穩定。
產品方面,為了更好的保障產品的新鮮度,我們采取訂單制的方式組織生產。接到訂單后,原則上按照訂單先后順序組織生產,通過對三個核心關鍵控制點、十多個標準工段、以及上百個細分工藝步驟建立起標準化的流程管理和控制,再結合品控部門的檢化驗驗證,盡可能的保障產品配方和工藝參數執行的準確性,以及每一批次產品的整體穩定性。
成熟的管理體系,是通過標準化的流程來確定每一個部門的職責范圍和每一個員工的崗位要求,規范每一個環節和步驟的正確操作方式,而不是簡簡單單的依靠“員工的自覺性”來保障產品質量的穩定性,避免“產品時好時差”、“一百八十次,次次不重樣”的情況出現。簡而言之,只要標準和流程制定好,在保證嚴格執行的情況下,同樣的崗位和環節,哪怕換一個人來操作,生產出來的產品都是一樣的。
當然,每一個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不盡相同,事物的發展也不可能永遠一成不變,管理體系的建立和運行也是如此。所以,我們必須在管理體系實際運行的過程中不斷的發現問題、總結經驗,不斷的完善、改進整個體系,讓管理體系在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時期都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廣大客戶朋友提供更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
(原創:吳斌)